刘兴旺博士——趣话孕吐系列(一)

危难之时显身手—身手在较真!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同样都是化学药物的“花-柳”转换据本:从西的那非到伟哥的华丽转身一举成就了男性阳刚的挺举尊严;  而由沙利度胺到反应停的生涩转换却酿成了抑制孕吐反应的海豹儿灾难。

事件背景

上世纪30-60年代是抗生素研发的黄金时代。沙利度胺原是1953年瑞士的Ciba药厂为开发抗生素而首次合成,因实验证明抗菌效果不佳,便放弃了。此后德国格林南苏制药厂接棒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对人体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服用后孕吐症状明显改善,于是沙利度胺就有了反应停这个听起来让人舒心的名字,也有了“孕妇的理想选择”这句诱人的广告语。

由于抑制妊娠反应对处于孕吐煎熬折腾的孕妇来说绝对是一大福音。于是反应停自1957年10月1日率先在德国上市,短短2年内,不但仅在德国就有100万人服用它,而且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南美洲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妊娠呕吐。

灾难降临

可是,从1959年开始,德国各地陆续出生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
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后来,经过调查确认:“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孕妇怀孕时末次月经后第34到50天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
  • 在末次月经后第35到37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耳朵畸形和听力缺失;
  • 在末次月经后第39到4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上肢缺失;
  • 在末次月经后第43到44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双手呈海豹样3指畸形;
  • 在末次月经后第46到48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拇指畸形。
在此时间段以外服用反应停,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

美国的”幸免”

然而,在这场全球性的悲剧事件中美国却幸免于难,这要归功于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凯尔西(Frances Kelsey)的女英雄。

1960年,当时刚到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
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试验,是不是靠不住呢?
尽管之前“反应停”已经在加拿大以及欧洲、非洲超过20个国家上市,严谨的凯尔西却发现申请文件中没有任何报告显示该药物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作为一种孕妇用药,这是极其不严谨的行为,因此凯尔西果断拒绝了其在美国上市的申请,后来她因此获得了约翰·肯尼迪总统授予的杰出服务奖。因此,美国除个人行为从国外带入并服用造成数例畸胎外,基本没有发生这样病例。

根源探索

反应停事件悲剧的根源是药物“手性”,“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通俗来说,如果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该物体就具有手性,正如我们的双手一样。
对“反应停”的毒理学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根本原因正是由于沙利度胺存在R/S构型的两种手性异构体,其中(R)-沙利度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有效缓解早期妊娠反应;(S)-沙利度胺却具有强烈的致畸作用。

“这正是:凯尔西危难之时显身手—身手就是严谨的科学精神! 

Email
邮箱: fymcsy@126.com
WhatsApp
固话:020-32201636
WhatsApp
WhatsApp QR Code
(0/8)